——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2.4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
作者:邱炉英 敖晓玲
01.教学设计 整体感知
环境如水,发展似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治理和保护好人类的生存环境也是我们要思考和努力的方向。
02. 课标解读 素养落地
03. 播放视频,引发关注
04. 课前准备,充分有效
本节内容知识点较多,需要拓展延伸的也较多,提前安排学生课前准备,既利于课堂目标的落实,也利于培养学生获取和调动地理信息的能力。
05. 设置情境,探究活动
1. 谈一谈,你对巴丹吉林高大沙山与湖泊并存成因的看法。
2. 巴丹吉林沙漠的一些湖泊边缘有淡泉水出露。讨论这些淡泉水比湖水对当地沙漠治理作用更显著的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对该情境的思考和分析,认识淡水资源对治理荒漠化具有重要意义。
06.情境贯穿 课程解读
荒漠化生态脆弱区的含义
1.以“中国生态环境脆弱区空间分布图”,思考如何定义生态脆弱区、产生的背景以及如何恢复和利用。
2.土地退化的概念、分类以及我国生态脆弱区的特点。
3.分别以图文形式介绍土地沙化、石漠化、土壤侵蚀、土壤盐碱化、土壤肥力下降、水土流水等。
4. 阅读: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
设计意图:西北荒漠化的成因是本节的重点内容之一。分析荒漠化发生的原因。
5. 阅读: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设计意图:学生在阅读、归纳、整理的过程中,明白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土壤、生物等地理要素统一变化的过程,也是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相互作用的过程。该案例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
6. 探究活动2:
对照我国行政区划图和地形图,说出这些生态脆弱区的大致范围和分布的主要地形区。
说出这些生态脆弱区主要有哪些重要的生态系统类型。
生态脆弱区一般具有抗干扰能力弱、边缘效应显著、环境异质性高、时空波动性强、对全球气候变化敏感等特征。选取上述1~2种不同类型的生态脆弱区,结合当地的环境特征,分析其生态环境脆弱性的表现。
设计意图:通过探究不同生态脆弱区存在的生态问题,加深对不同区域生态环境脆弱性的认识。
7. 探究活动3:
结合图2-41,分析塔里木河中下游地区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的原因。
我国南方地区出现了许多“红色荒漠”。所谓“红色荒漠”,是指我国南方地区植被破坏后红壤等红色土层裸露的现象。查阅资料,了解“红色荒漠”主要分布在我国哪些省(自治区、直辖市),比较其与塔里木河中下游地区土地荒漠化成因的异同。
设计意图: 通过对塔里木河中下游胡杨林枯死案例及南方“红色荒漠”案例的对比,从地方尺度以及区域比较的视角,铺垫荒漠化生态脆弱区面临的环境和发展问题,为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
荒漠化生态脆弱区面临的环境与发展问题
1.荒漠化危害范围大
图文并茂加视频展示荒漠化的危害范围大。
2.荒漠化危害程度深
展示荒漠化危害程度深。
3. 阅读:消失的楼兰古国
设计意图:楼兰古国的神秘消失,是很多学生感兴趣的话题。通过文字材料、视频、极具历史沧桑感的楼兰古城遗址,带来视觉冲击和无限思考,同时为学生在课后联系历史知识进行学科融合提供了契机。
4. 探究活动4:
查找有关资料,描述库布齐沙漠的变化。
库布齐沙漠的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议一议,库布齐沙漠这些自然资源开发对保护当地地表植被有何作用?
库布齐沙漠治理中的水源主要来自地下水。结合地形与地理环境,分析库布齐沙漠地下水资源较丰富的原因。
设计意图:库布奇治沙是中国乃至全世界成功治理荒漠化的典范。该活动为过渡到本节第三部分荒漠化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
荒漠化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1.国际合作,全球参与
展示国际合作,全球参与荒漠化防治。
2.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以图片,案例,思维导图等展示面对荒漠化,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3.尊重自然规律,因地施策
以案例,视频等展示治理荒漠化,我们应遵循尊重自然规律,因地施策。
4.实验探究:草地在水土保持中的作用
5.通过前面的活动和探究,结合教学内容,总结归纳分析区域生态问题的方法技巧。
6.深度探究:探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学以致用,探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7.探究活动5
科尔沁沙地的荒漠化,对周边地区会造成哪些影响?
科尔沁沙地土地利用方式的变更,对治沙工作有哪些启示?
设计意图:从区际联系的视角看待荒漠化的消极影响,思考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对荒漠化地区所带来的影响,理解合理的人类活动强度对防治荒漠化的重要意义。
8. 探究活动6
在地图上找到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的位置,说明该地的地理环境特点。
塞罕坝林场50多年艰苦造绿的案例,给予我们哪些启迪?谈一谈你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解。
什么是“生态移民”?议一议,“生态移民”是逃避自然,还是尊重自然?
设计意图:通过塞罕坝林场工人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创业,对当地成功治理并获得极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深刻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意义,渗透人地协调观。
07.思维导图 感悟提升
师生总结,形成知识框架,回应核心问题,落实课标要求。
08. 随堂巩固 成果检测
- 上一篇:“研”途有你,载言载“研”
- 下一篇:愿为火种,点亮漫天星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