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深入一线,才能把脉实情
唯有精准诊断,才能精准赋能
聚焦“真问题”、瞄准“真课堂”、追求“真成长”,让每一堂课都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沃土。
——副校长张丰
没有提前通知,没有特殊准备,我们要看到最真实的课堂状态。
——数学教研组长陈健
走进乐外立志达高级中学的数学课堂,你会发现一道特别的"风景":教研组成员安静地坐在教室后排,认真记录着师生互动的点滴细节。这是乐外高中"推门听课抓常态,深耕课堂提质量"常态活动的真实面貌。
区别于传统的"秀课"观摩,乐外高中常态化采取"不预设、不修饰"的推门听课模式,通过课堂观察、学生访谈和即时评课等多维手段,对教学进行动态"全息扫描"。
听课重点聚焦四个维度:教学目标的精准性、学生参与的深度性、课堂生成的实效性和核心素养的渗透性。通过现场"体检"为精准诊断教学问题和科学改进教学提供可靠依据,让课堂有质、有料。
01
高三课堂:
靶向复习,精准突破
高三程才老师的平面向量二轮复习课,以高考真题为载体,通过“知识溯源—方法提炼—误区警示”三环节串联课堂。教师借助思维导图梳理向量与解析几何、三角函数的交汇点,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针对学生易混淆的向量投影、共线条件等问题,设计梯度变式训练,强化逻辑分析能力;融合跨章节题型,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高三王红老师的三角函数二轮复习课,采用“错题归因+模型建构”双线模式。教师精选学生作业中的典型错误,通过小组互评剖析错因,提炼“图像变换三步法”“参数分析口诀”等解题策略,并借助动态几何软件直观演示函数变换规律。课后研讨中,教研组充分肯定其“以错促学”的设计思路。
02
高二课堂:
衔接过渡,筑牢根基
高二陈炫燚老师在《数列的概念与表示》新授课中,以 “斐波那契数列” 导入,借生活实例阐释数列定义,渗透数学建模思想。课堂设置“数列表示法对比”“递推关系探究”等小组合作任务,深化概念理解;针对等差数列,设置“跳格子游戏”趣味练习,让知识衔接更加自然。教研组建议,新授课需进一步强化概念辨析,增设易错点对比分析环节,筑牢学生认知基础。
03
高一课堂:
夯实基础,巧破难点
高一年级两节《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同课异构课堂亮点纷呈:范政锴老师以“音乐声波叠加”为情境,通过直观动画演示和差化公式的物理意义,设计“公式变形擂台赛”,引导学生在竞答中掌握公式逆用技巧;梅艺攀老师采用“数学实验法”,让学生通过测量特殊角三角函数值,自主发现公式规律,并设计“三角恒等式设计师”活动,鼓励学生创编证明思路。教研组在评课中指出,高一技能课需平衡“公式记忆”与“理解性应用”,建议增加“公式几何意义探究”“实际建模案例拓展”等环节,避免机械训练,促进深度学习。
04
深耕教研,提质教学
每周的推门听课,教研组都进行专题研讨,从“目标精准度”“学生参与度”“思维进阶度”三个维度进行常态课分析,并提出改进策略。高三复习课将进一步强化“分层指导”,针对临界生、尖子生设计差异化任务;高二新授课将继续注重“前瞻性衔接”,在概念教学中渗透高考热点思想;高一基础课将继续探索“情境化+项目式”教学,如设计“三角恒等变换在建筑测量中的应用”微项目,提升学习价值感。建立“跨年级教研共同体”,以高三备考经验反哺高一高二教学,构建“基础—衔接—突破”一体化培养体系。
唯有深耕细作,方能硕果盈枝。学校将深入开展"推门听课"常态化督导,通过随机听课、现场评课、跟踪整改等方式,推动课堂质量和育人水平的整体提升,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