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好”课,教而有道
学“好”课,学而有悟
研“好”课,研而有效
11 月 27 日,乐山立志达高级中学地理组开展了 11 月常态教研总结会。会议紧紧围绕 “同课异构” 大比武这一核心任务,积极探索如何将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打造高品质的常态课堂。地理组全体教师以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深入剖析教学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精准发力,力求让每一堂常态课都能彰显地理学科的魅力与教育价值,为学生的知识增长与素养提升筑牢基础,为地理教学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动力与有力保障。 结合学校“同课异构”大比武暨名师课堂、青师课堂主题教研,地理组规划了本学期的公开课课题及时间安排。 本月,基于“同课”课标、学段学情,四位老师分别选取不同的微主题,在不同年级展示了“异构”的教学设计和生动的课堂。 同课异构,智启多元 11月8日 冮燚·高2026届8班 冮老师以寒潮为切入点,复习了寒潮的定义及对应的天气系统,引导学生重点讨论了寒潮的形成、影响因素以及利弊,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生动的课堂让学生对寒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让其学会如何将所学知识精准运用到实际情境之中。 11月13日 董思吟·高2027届5班 董老师以《滕王阁序》为导入,引导学生关注到鄱阳湖这一地理区域,从而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她以问题链的形式组织教学,重点探讨了洪涝和旱灾的自然成因、影响及旱涝灾害与社会经济活动的联系。通过对比分析法,加深了学生对旱涝灾害相关知识的认识。 11月20日 罗征玉·高2025届8班 罗老师从干旱灾害的概念入手,带领学生区分“干旱”与“干旱灾害”的不同概念,理解我国旱灾的时空分布特征。罗老师进一步以山东禹城和江淮地区的旱灾为例,剖析了两地不同的成因机制,从而引导学生学会对症下药,提出相应的旱灾防治措施。 11月27日周丽·高2027届6班 周老师以台风“摩羯”卫星云图作为课堂导入,利用“摩羯”的真实情境“一境到底”,设置了条理清晰的问题链,带领学生通过任务驱动进行思考、探究、辩论,进而帮助学生掌握台风的形成条件、认识台风结构、理解台风的时空分布及移动规律、辩证认识台风的影响、了解台风防御措施。 析课入微,论道致远 课后,地理组展开评课议课活动。与会教师从教学目标达成、方法运用、内容编排及课堂互动等方面进行深入研讨,总结教学得失,为今后地理教学实践指明方向,促进教学水平稳步提升。 观摩感悟,以研促教 赛场展技呈异彩,观赛启思明方向。会上,高2027届地理备课组长周丽老师为大家分享了2024年四川省地理赛课的观摩感悟,就其本月赴绵阳观摩的23节地理微格课堂、10堂现场教学进行了分享。 周丽老师谈到,一堂好课需要具备的五大特色:一是深化学科核心素养;二是以学生为本,三是激发学生自主性和积极性;四是注重小组合作探究;五是将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深度融合;六是构建知识结构化体系。教师应当以五大特色为导向,帮助学生从整体把握地理知识脉络,提升学习效率与效果,从而全方位打造一堂优质且高效的地理课。 同时,周老师还分享了一等奖优秀课堂的精彩片段。以课促思,以研促教,立高全体地理教师定会持续聚焦于学生的四大素养培育,教给学生能用的、会用的、有用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 打造优课,提质增效 随后,教科部部长敖晓玲以“提质增效率,好课是王道”为题,从“好课”的定义、评价机制、落实策略同与会教师进行分享交流,并提出相关建议和要求。 敖部长指出,课堂要“有人”“有料”“有趣”“有变”“有效”。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学习思维的培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及时调整教学节奏、策略与方法,通过合理的教学安排与实施,使学生在知识掌握、能力提升、素养培养等方面取得切实可测的成效,实现教学目标与教育价值的最大化。 敖部长还指出,课堂的量化评价版本众多,但万变不离其宗。教师应秉持 “学为主体,教为主导,启发诱导”的基本原则,保障学生学习活动科学、有序、合理进行,课堂气氛活跃,双边活动充分,最终达成良好的学习效果。 最后,敖部长再结合“得意忘形”新解,建议与会教师:好课的落实在于备课组集体研课,在于“老带新”互促。她特别鼓励年轻老师大胆实践,通过“模仿范式——范式改进——范式内发明——范式外发明”的成长路径,早日形成自己的独特教学风格。 授业、精学、深研。立高地理组必将以教研为基石、以课堂为阵地,秉持谦逊严谨的治学态度,积极吸纳组员的合理建言与深刻洞见,群策群力,矢志不渝地打造好每一节优质的常态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