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级课题《基于学科特点的高中研创教学模式研究》课例分析09
我看见
——人际适应活动设计
【课标分析】
心理健康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具有活动性、体验性、开放性与以人为本的教学特点,并在课程中通过活动让学生去体会、去感悟,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积极心理体验,培养良好心理品质。
心理健康课程还重视学生的个体经验与经验分享,让学生在体验和经验分享中不断学习、不断提高心理素质。
【学情分析】
跨入高中的新生面临着几个“新”——“新环境”、“新人际”、“新知识”。
“新”往往容易产生不清楚、不明白、不确定性,让人感到忐忑焦虑与茫然无措,心理上容易没有安全感和归属感,而人际“新”是最容易诱发学生的不适应感,针对学生这一情况,从老师和同学两个维度设计相关活动帮助学生熟悉老师和身边的同学。
【课程意图】
本课得益于国际心理韧性课题中提出的“3I”培养方案,即我有(I have)、我是(I am)、我能(I can)的操作化策略,教师设计一系列活动来增进新生对老师和同学的了解,促进人际间的积极情感反应和体验,助力新生快速融入新集体、快速迈进新阶段。
【教学过程】
01 看见老师
活动内容
活动一:我提问?
活动流程:
1.老师以开放的姿态欢迎学生就自己对于心理老师、心理课堂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提问。
2.学生依据自己的角度提出问题,问题可能涉及老师姓名、老师爱好、老师为什么选择心理学、心理课上什么内容、心理学是干什么的等等。
3.老师根据学生问题进行引导性回答,在问答之间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和开放和谐的课堂氛围。
活动二:我知道?
活动流程:
1.小组合作设计想要知道了解的老师信息,列出清单
2.小组呈现清单,并对清单内容进行改进
3.老师给范例参考
4.组内成员分工并设计出“走访单”(组员走访不同老师)
老师范例:
活动三:我走访!
活动流程:
1.学生手持走访清单,对老师进行走访了解
2.记录所了解的信息
活动四:我了解!
学生分享:
1.我在活动中走访的是哪位老师?
2.在与老师交流中了解的信息是什么?
3.在走访过程中我的感受是什么?
4.和老师的交流对我的帮助是什么?
02 看见同学
活动内容
活动一:我介绍!
活动流程:
1.击鼓传花游戏
2.游戏规则:
(1)音乐响起时可向前后左右相邻的人传递
(2)不可抛、扔,被传递者必须接受
(3)音乐结束时最后一位同学需要做一个自我介绍
3.自我介绍的内容
4.两项内容各选一个进行自我介绍
活动二:我寻找?
活动流程:
1.寻人游戏
2.游戏规则
4.活动单(内容可以根据学生情况进行调整)
活动三:我知道!
学生分享:
1.两个活动中我印象最深的同学是谁?让我深刻的原因是什么?
2.活动二中我是如何找到符合要求的同学的?
3.我对新集体有什么期待?期望在这个集体中收获什么?
4.我能为集体做什么,可以让自己和集体更好?
【“研创”实践反思】
整个设计均以活动为主体,切实体现“学为中心”。
依据“3I”培养方案中,把我有(I have)、我是(I am)、我能(I can),三个维度有机融入课堂设计中,挖掘学生自身资源,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体验人际交流及交流的乐趣与收获。
学生个体的经验与经验分享是课堂活动的重点,合理安排节奏,通过提问方式带领学生回顾参与过程,并通过问题引发自身思考同时进行充分表达,从而激发学生对“新”人际的向往,也具备一定信心,老师在整个活动中要做好穿针引线的工作,助力学生融入“新”人际。
图/文:段嘉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