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动态
研造化之权 展变通之理
来源: 作者: 发布日期: 2021-11-08 浏览: 0
——化学组教学大比武纪实为落实普通高中新课程理念,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水平提高,本学期学校高中部举行了第一届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高中化学组35岁以下青年教师全部参加,35岁以上老师自愿参...

——化学组教学大比武纪实

为落实普通高中新课程理念,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水平提高,本学期学校高中部举行了第一届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高中化学组35岁以下青年教师全部参加,35岁以上老师自愿参加。经过近2个月的精彩角逐,高中化学组完成了初赛,选手们在此次比赛中为我们示范了精彩纷呈的课堂教学。

大比武伊始,教研组长徐雪梅老师率先上了一堂精彩的一轮复习《原电池》示范课。 本堂课首先让学生明白复习的方向,然后通过创设情境观看载人飞船的视频,提出思考问题,引入本堂课的复习主题——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原电池。又创设一个情境1000个柠檬能启动汽车吗?引发学生思考和预测,观看视频同时回忆并总结原电池的形成条件,思考预测和结果不符的原因。由学生总结得出原电池工作原理的应用,再创设情境观看心脏起搏器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原电池的社会价值!整堂课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学生分析问题——学生得出结论——学生构建模型——学生感受电池的社会价值——学生导图完成原电池知识建构,整堂课目标明确,在情境中生成知识,在情境中培养学生素养,是一堂高质量的课改复习课!



高一化学组

10月19日,徐攀老师以《简单物质分类法及其应用》为课题,从回顾初中所学酸碱盐的定义引入构建物质分类的基本模型,后围绕应用练习两种简单物质的分类方法巩固酸碱盐及氧化物的相关知识。课堂活学活用,及时巩固了新学知识。且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高,对知识的掌握较好,课堂效果可见一斑。课后,组内也对其板书设计、教姿教态以及精炼语言等方面给出相关建议。



10月21日,岳倩老师以《分散系及其分类》从物质的分类入手,让学生自然过渡到新课学习中。阐述分散系的概念,然后用不同的标准对分散系进行分类。按分散质或分散剂的状态分类,并列举相关实例。比较溶液、浊液、胶体的稳定性并解释原因。课程内容紧密贴合教材,以Fe(OH)3胶体为对象进行胶体制备的演示实验及胶体的丁达尔效应效果呈现,使学生更直观的认识胶体,充分体现模型认知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课后,组内对教师语速、教态以及板书设计上给出相关建议。



10月27日,薛利沙老师以《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为课题,从设疑物质导电应具备的条件为开端引入新概念“电解质”,从问题和假设出发运用化学实验进行探究,验证假设。同时设置对照试验使结论更具说服力。体现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以及科学探究的核心素养。课堂主线明了,思路清晰,较为流畅。但在语言表达上不够准确,导学案的利用及板书设计不够,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10月27日,彭浩玲老师以《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结合新教材课程设计本堂教学思路,注重对电解质及电离概念的讲解,有意弱化了强弱电解质的相关知识。以物质导电所需条件开展探讨,利用投屏软件向学生展示NaCl在不同环境下的导电情况,直接明了的引入电解质的概念。课堂主板书设计清晰明了,关键字词突出,课末利用主板书思维过程式总结当堂内容的方式非常值得在日后的授课借鉴学习,现代化软件的利用也使得课堂与时俱进,重点知识的回顾加深学生印象等课程设计都值得新老教师共同学习。



“大比武”活动期间,整个备课组全身心投入。参赛老师认真备课,积极探讨,虚心指教,经验教师竭尽所能,一对一指导各位年轻老师。课中,每位参赛老师从容大方,认真赛课,备课组做到全员听课议课。对课堂亮点给予各位老师充分的表扬,对于课堂中的不足之处发表中肯的建议。在听课中发现问题,在议课中反思教学,不断探索更优质的教学方法。


高二化学组

方玉梅老师以《原子晶体》,通过从介绍金刚石的性质入手,了解原子晶体的部分性质,深入探讨金刚石原子间通过共价键结合形成的空间立体网状结构,以及具体认识金刚石中心碳原子的空间构型,杂化方式,成键方式,六元环的形成等。本课对于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模型认知的培养兼具,学生能很好的去认识原子晶体,也能通过引导计算有关金刚石和SiO2晶体的题。课堂有激情,切合学生实际,重难点突出,引导到位;但课堂时间把控还要加强,课堂新颖度还不够,可以结合现代教具引导课堂。



魏丹凤老师的《离子晶体》,利用氯化钠、氯化铯和氟化钙晶胞模型、科学探究的基础上介绍影响离子晶体结构的因素,通过制作典型的离子晶体模型来进一步理解离子晶体结构特点,为学习晶格能做好知识铺垫。课堂设计科学合理,符合学生认知,给了学生比较充分的自主探究的时间,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了“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这一核心素养,逐步引导学生形成化学学科的思想和方法。

魏丹凤老师.jpg

张琳老师以《原子晶体》通过模型去认识原子晶体的空间网状结构、成键类型、杂化方式及碳原子数和碳碳键之间的关系,通过典型原子晶体的模型的认识,去推衍大部分原子晶体共有的性质和结构。本节课对于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模型认知的培养兼具,学生能很好的去认识原子晶体,也能通过引导计算有关金刚石和SiO2晶体的题。课堂较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课堂新颖度还不够,可以结合现代教具引导课堂。

张琳老师.jpg


高三化学组

10月22日,陈梦霞老师的《基于“模型”认知书写新情境下的陌生化学方程式》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课前导学,为后面书写新情境下氧化还原反应做好了充分的铺垫,层层递进学生更易接受。第二部分课堂导学,充分的体现了模型认知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第三部分归纳总结、内化模型。该堂课学案导学、紧贴高考、紧贴考试大纲学生参与度高,但学案符号须统一,题目尽量选择最近高考题。



10月28日,郑孟群老师以《工艺流程—原料预处理分析》通过实际生产中的工艺流程视频导入课程,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现化学来源于生活的教学理念,根据该实际生产工艺流程帮助学生建立起工艺流程步骤,帮助学生建构起工艺流程思维模型,以不变应万变。课堂学案设计思路逻辑性强,知识导入符合学生学情,学生参与活跃,但应增加课前导学增大课堂容量,知识总结应由学生完成。



10月29日,程惠老师以《陌生氧化还原反应的书写》首先利用近几年全国卷对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或依据氧化还原反应考情分析,引起学生的重视。接着让学生完成教材中信息型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归纳小结出信息型氧化还原反应的书写步骤,帮助学生建立书写氧化还原反应的模型,然后让学生书写近几年高考题中信息型氧化还原反应的书写,最后归纳小结。课堂师生融洽,气氛温馨,学生参与活跃,紧扣教材,注意挖掘教材内容,但应增加课前导学增大课堂容量,节奏偏慢。



经过激烈的竞争,黄丽老师、陈梦霞老师脱颖而出,进入到学校第二轮比赛。相信通过备课组、教研组的精心打磨,她们定能在第二轮比赛中赛出化学组特色、化学组水平。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学校将继续以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武为载体,内化新课程理念,提高青年教师解读教材、了解学情、设计教案、驾驭课堂的能力,本着“比武即学习,过程即培训,参与即成长”的精神,进一步引导全体教师关注课堂、研究课堂、关注学生、研究学法,建立新的教学观、师生观,不断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撰稿:郑孟群

审核:徐雪梅、敖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