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论文
情境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实践研究
来源: 作者: 发布日期: 2021-07-06 浏览: 0
情境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实践研究—以多媒体情境创设为例宋颜株(市级论文一等奖)[摘要]新课改背景下,优化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是一重大任务。情境教学法作为新课改背景下产生的一种现代教...


—以多媒体情境创设为例

宋颜株

(市级论文一等奖)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优化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是一重大任务。情境教学法作为新课改背景下产生的一种现代教学手段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是行之有效的。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理论性较强的、学生理解和应用难度较大的一门课程,情境教学就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文以多媒体情境教学为研究对象,探索其在教学中如何实际应用,希望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初中道德与法治多媒体情境教学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来源于生活又要去指导生活的一门课程,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多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并且书上的许多案例是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的,这不利于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解决困惑的能力,也不利于培养新时代中学生的核心素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提出要优化教学方式。坚持教学相长,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教师课前要指导学生做好预习,课上要讲清重点难点、知识体系,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提问、自主探究。融合运用传统与现代技术手段,重视情境教学;探索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给情境教学提供了参考意见随着现代教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情境创设也逐渐被应用到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视频、音频等创设生活中的情景,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来体味知识,感悟情感,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有效教学。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情境教学的意义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不仅仅要求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是一门注重培养学生生活技能、道德情操、家国情怀的一门需要与时俱进的德育课程。但在初中阶段的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会比较侧重语数外课程的学习,甚至给道德与法治课程打上“枯燥”“死记硬背”的标签。如果教师单纯“灌输式”的教,一味的让学生死记硬背,那么学生必然逐渐丧失对这门课程的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刚刚步入初中的学生还存在不适应课程,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而多媒体情境教学则在遵循课程标准及教学目标的前提下,采用贴合教材的视频、音频等,创设或欢快、或悲伤、或激昂、或紧张、或担忧等不同的情景,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发学生的思考,再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化抽象为具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通过多媒体不断地转换,情境不断地深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探究、分享、讨论,让课堂充满活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 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现代教学能力,培养教师的育人新思维

    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节点,同时也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发起了新的挑战。[]如何利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如何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学、学的进去”都是如今老师所面临的难题。新时代的浪潮不断的推进老师进行学习、改革,而情景化教学就可以化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为“互动式、启发式”教学。教师需要更深层次的去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了解现在学生的思维模式、兴趣爱好、心理状态等,思考如何将知识、情感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使学生能设身处地的理解知识、运用知识。以创设多媒体情境为例,教师要想创设适合教材,走进学生的情境,就需要不断的关注学生的思维模式,关注身边的新闻、故事等,需要学习视频、音频的剪辑,调试,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渲染情感,将自己带入到情境中去,这在无形之中提高了教师的现代化教学能力,甚至在走进学生、了解学生的过程中,化传统的“我说你听”的权威式师生关系为“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也可以创新育人思维。

  2. 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加强学生的情感教育

    初中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主要分为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律知识、国情时政四个板块。[]教材编写的很多内容都源于生活实际,情境教学法正是将生活中的很多事例在课堂上呈现,让学生设身处地的去感知、分析、探究,从而实现知识的建构。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对某些现象的批判思维,对其以后在生活中遇到相似情境便有了自主分析和思考办法的实际运用能力。教师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情境都是挑选后呈现出来的,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常常会以自身为例来与情境中的主人翁进行对比,甚至在老师特意设置的问题下通过老师的引导进行思考,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可以加强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3. 多媒体情境创设在初中道德与法治中的实际运用

    为了更好的呈现多媒体情境创设在课堂中的实际应用,本文将以于2019年12月开展的七年级上册“敬畏生命”教学来进行分析。

  4. 教材与学情分析

“敬畏生命”七年级上册教材第八课《探问生命》中的第二框。其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认识自我”中的“自尊自强”。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作出正确选择”“体会生命的价值,知道实现人生意义应该从日常点滴做起”。[]本框主要是引领学生懂得生命至上的内在含义,理解为什么要敬畏生命,理解个人生命与他人、社会休戚与共的关系,将敬畏生命的认识从意识层面到行为层面,再到道德层面逐层升华。

初中阶段的学生自我意识不断发展,开始探问“生命”,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但由于其心理发展还处于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认知水平有限,认识和理解还不够全面,因此对学生进行生命观、价值观的正确引领,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教育意义。

  1.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收集剪辑符合本课教学、贴合生活的、具有时效性的相关视频素材、图片素材、音频素材制作PPT。课前将学生分成“马来西亚航空”、“桂林航空”、“成都航空”三个小组,布置了解本组所属航空发生的热点事件。准备好苹果型便利贴。

    2.学生准备

    选出小组长及小组代表发言人,收集各小组所属航空的相关材料。课前代表发言人收集本小组材料,形成发言稿。按分好的小组成员分组坐好。

  2. 课堂导入

    教师播放视频:帅气小伙通过直播各种高空极限运动博取公众眼球,最终在直播中一跃而下。教师通过加入渲染紧张气氛的背景音乐,让学生直观惊险刺激的高空动作,并在视频最后设置对帅气小伙一跃而下结局的猜测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置身于情景中思考生命,引出本课“生命”的主题。同时让学生猜测帅气小伙的结局及出现这样结局的原因。

  3. 新课讲解

在引导学生思考并分析视频结局的原因后,再利用“跨越时代的思念”这种悲情的背景音乐推出一组时间轴的图片及数据,分别展示“2004年印度海啸”、“2008年汶川大地震”、“2010年玉树地震”、“2014年马航MH370”、“2015年天津港爆炸”、“2018年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2019年江苏化工厂爆炸”的死亡人数及现场图片,再次让学生置身于生命转瞬即逝的情景下,渲染对生命的敬畏、珍惜的情感,发掘生命之“贵”。

随后,将图片展示中的“2014年马航MH370”事件展示在黑板上,并请“马来西亚航空”小组代表向大家分享该事件的搜救过程、死亡人数等资料。教师随即抛出问题:飞机上239条生命消失在茫茫天际,体现了生命的哪一特点?学生思考回答后,在根据学生分享的马航搜救过程,让大家思考:航空史上最贵的搜寻行动,你认为值得吗?为什么?在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得出“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的结论后,在推出最近引发热议的“桂林航空女乘客进入驾驶舱”事件,并请“桂林航空”小组发言人进行该事件的分享,教师提出问题:拍张照而已机长就被终身停飞,你觉得合理吗?在此教学过程中,师生就“航空飞行”这一话题的探讨,共同得出敬畏生命的原因。

  在梳理了为什么敬畏生命的知识点之后,教师引导第三组“四川航空”代表分享“四川8633”事件,在学生分享的资料之上,教师播放对刘传健机长的采访视频,让学生就机长的语录讨论思考:如何敬畏生命?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后,在抛出实际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如果你发现有人掉进了大渡河中,你会怎么办?将如何敬畏生命的知识进行实际运用,学会敬畏生命,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弘扬生命之“善”。

最后,教师将黑板上的板书连起来,成为一颗生命树,播放略微欢快的背景音乐“林海——流动的城市”,再将课前准备的便利贴发给每位同学,请大家思考:请你从敬畏生命的角度说一说你会怎样对待自己和其他生命?通过大家的描述的生命之“美”,结束本课教学。

“敬畏生命”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多媒体不断创设情景、渲染情感、引发思考讨论、引导价值判断、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充分理解到生命的特点,敬畏生命的重要性,意识到敬畏生命要如何去做。通过不断的创设多媒体情境,提高了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和参与度,突出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全面加深了学生对生命知识的理解和感悟,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判断能力,无形中也加强了学生的生命教育,让学生明白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同时,教师的情感渲染能力、共情能力也得以发展,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能力也得以提高,实现了“双赢”的局面。

总结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对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也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手段、教学模式提出了新挑战。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重要的德育课程也被赋予了重要意义,其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培养、情感教育、爱国教育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让学生乐于参与课堂互动,善于锻炼思辨创新能力,从而最大限度上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效果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