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子衿
立世忘言逍遥游 为文得意庄子心
来源: 作者: 发布日期: 2023-10-19 浏览: 0

——学生经典研习佳作

 

获自“无用”

作者:高20259班 张铭苇

指导老师:吴敏

 

我们看夕阳、观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腹的点心……这些通常被我们看作“无用”的生活细节,却往往在不经意时可以令我们的视界为之一开,让我们的俗情为之一扫。除了坐看夕阳,轻嗅花香,观山水之景,我们亦该有自己所热爱的东西,不一定是追求诗和远方,也无需择一事而穷毕生。

难道人生的追求也仅禁锢于世俗所定义的“有用”吗?“用”在日常中,意思是做出一个行为,作用于一个对象,然后产生一个结果。在一个有用的世界里,最显见的是目的。有目的就会有得失,有成败,于是也就会有痛苦和纠结。所谓“无用”也并非一无是处,作为不向外求的核心和基础源头的存在,我们应去滋养它,让它生美。《庄子》言: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我们若能撇开功利主义的眼光,只做一棵不材之木,反而因其无用,也就不会遭人嫉妒,活在功利主义者的视线之外——因其无用而不夭斧斤,可以置于无何用之乡,逍遥乎尘世之外,无牵无挂,想开花时尽情绽放,想落叶时自由飘零。

这世上,有才之人成就了世俗洪流中的功利,“不材”之人成就了灵魂旅宿中的艺术与美。“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一边是身负楚王使命恭敬不怠,颠沛以之的大夫,而一边是濮水边心如澄澈秋水,身如不系之舟的庄周先生,到底谁能够实现自己的乌托邦之梦?我们被目标裹挟太久,早已忘了生活的原本面目。在世俗里冲杀太过凶猛,也忘记了生活不必太用力。做一棵孤独的树,一颗孤独地在深夜看守心灵的树,沉醉与朝暾夕月,落崖惊风,在清风夜唳的夜中独自看守自己的月亮。一轮孤月之下一株孤独的树,这是一种不可企及的妩媚。

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无一用处,却是照亮精神世界的一束光。须知锦衣玉食、名利双收并不完全是生活的标杆;淡泊平静的心态、追求精神的富足,才是生活之海中独属于自己的一方玉潭。独伫熹光、拄一杖、等待一树花开的时光。就如五柳先生在每个“戴月荷锄归”的夜晚,仍旧高吟洒脱与豁达。世事难料,唯岁月静好,且行且歌唱,让心栖居在诗意的地方。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有用无用,既广且大。

9班张铭苇.jpg

教师寄语:在林间散步,呼吸新鲜空气,闻一闻树叶的清香……铭苇的学习就是一种不断欣赏自然并在自然启示中慢慢成长的过程。这是一种独特的学习方式,也是一种优雅的生活方式,独特与优雅相结合,成就了铭苇既有深度又有亮度的文字表达。

 

 

遵其规律,用其有利

作者:高20259班 邹嘉怡

指导老师:吴敏

 

道家常言:“无为而治,无用之用。”这是一种古代朴素的唯物辩证主义。其核心在于认清事物两面性,尊重事物的客观规律,使用它有利的一面,避开它不利的一面。

  究其本原,掌握规律。对待客观事物,我们要从现象看到本质,探索隐藏在本质中的必然联系。庄子曰:“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这句话启示人们要看到无用的作用,从无用的反面去利用它,那么无用也是可以有利的。若是只看到了无用的一面,那就会漠视它的有用。犹如错把蝴蝶当成枯叶,这就是只看到了事物的一面。若是从无用之物的无用之处出发,思考它能对其他事物带来的影响,认清无用之物的本质所在,掌握它的规律,将思考化为具体的行动,去实践无用的有用。如同庄子所说,种大树于无何有之乡,逍遥寝卧其下,这就利用了“无用”的有利。

世界是创造的世界。认清本原之后,要使事物发挥它的作用,还需要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创造。

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有利条件。实践是客观存在驱使意识作用于具体事物的方式。庄子在《五石之瓠》中批评惠子:“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惠子不能充分发挥主观创造性,只关注葫芦的承载能力,却忽视了变瓠为樽的想法,没有利用葫芦之大有用。这就是受了固有思维的束缚,画地为牢,作茧自缚。

由此观之,能否利用无用之用关键在于人能否发挥创造性思维。只有冲破固有思维的桎梏,从事物的积极作用出发,才能利用事物的无用之用。

无用之用,方为大用。对待事物要由表及里,发散思维去思考,怎么能只看到事物在一方面的无用就否定它的价值了呢?我们应当究其根本,了解事物的根本作用,遵从规律,实践其有利。

9班邹嘉怡.jpg

教师寄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嘉怡学习贵在学思相结合,这不仅可以给嘉怡一份优秀的成绩数据,更能赋予她“静以修身”的品格。行文中的深刻思考显示了学习的踏实,相信嘉怡能持之以恒、终成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