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子衿
我把家乡说给您听——四川乐山夹江
来源: 作者: 发布日期: 2022-12-06 浏览: 0

“千古伟大面对着千古灾难,我们连仰望,惊叹都来不及,怎么还会理会草丛下的琐碎。”      

——题记

 

拜水东风堰 问道千佛岩

雪浪云涛滚滚来

两山对峙,一水中流。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说:“轰鸣的江水,便是至圣至善的遗言。涓涓的东风吹来了古树的清香,夹带了潮湿的草丛气息和泥土的滋味。我独步寻堰,都说“长云尽消去,九十里难觅东风,满是游丝落絮”。而在我生活15年的小城西边,有一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东风堰。                                        

第一次真正了解东风堰,是四年前的一个秋日。吹着落叶在空中舞动着婀娜的身姿外公外婆一直生活在东风堰旁的计经委职工宿舍里,那掩映在绿树丛中的庭院,杏黄色的院墙,青灰的屋脊,陪伴着外公外婆度过三十五年日夜,却也掩藏不住岁月打磨的斑驳痕迹,陪伴外公外婆走进古稀之年2017年秋,故乡开始市政建设,宿舍面临棚改拆迁,外公外婆有时会闹小性子嘟囔真的不走,不走,这里有我的东风堰呢!

数不清有多少纷飞的岁月,那一江奔腾不息的清流,穿越历史的时空而来,又怀揣梦想向未来流去。流过清晨,流过黄昏,流过风雨,流过憧憬的梦幻像是远道而来离别已久的恋人,轻轻的拥抱着脚下苇草丛生的河岸。

高耸的山峰,奔流的江水,飞溅的朵朵水花,如同白云撒落在碧空的絮语,在历史的书页上书写出山与水生命的厚重。当然,夹江正是有了东风堰,才更加凸显出人们对这片千里沃野的深情与依恋。

雾雨中,漫步其间,仿佛听到一曲红尘里的幽梦,在弹拨着岁月尘埃无法掩藏的生命长歌。彼岸,不染红尘的阡陌处,正梦幻地任雨润。

再游东风堰,虽有物是人非之叹,可依旧感叹于东风堰河润九乡、灌溉7万多亩地的伟业,它无私奉献,不求回报。三百五十年来,它默默流淌,悄无声息地润泽大地生灵,灌溉农田庄稼。夹江的繁荣离不开东风堰,它传播了灌溉文明,深化了水利文化的内涵,并为水利文化的传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东风堰美化了景区、县城及郊区,同时能发电,能养殖……宽广的渠道,灌溉着夹江人数百上千个年头,无论生老,直至病死。

在匆匆足迹中向一个方向奔流而去,视线里层层叠叠都是风缠绕着水的故事。山最美的状态不是静止,水的柔情岂止百转千回的萦绕。东风堰的壮美,深深印在她滋润过的每一片沃土之上,深深印在了夹江,乐山乃至世界人民的心里百年古堰,泽润生民,清流碧波,万古不废……这是夹江人民的母亲渠!

夹江东风堰

 

寤寐牵藤依佛情

佛陀,从巴蜀走过。

夹江是工业城,县城中漂浮着数不清的PM2.5,空气总是灰蒙蒙。可是一靠近青衣江边,精神便为之一振,不仅空气中有了潮湿清新的水气,路边的树木也变明净起来。

顺着东风堰向前行,靠近千佛的老街,还是我记忆最初的样子:石板排成的街面,有些已经起翘;商店门依旧上的排板,打烊时需要一个一个上起来;和爸爸妈妈在一个窄小的杂货铺买了两袋饼干,一袋自吃,一袋供佛。

小小的街道对我而言也有种特殊的感情,小时候,在东风堰工作的外婆还没退休,她最喜欢带我走这青石板小路,绵绵的雨滴滴答答从破旧的屋檐滑下,恍惚间竟有江南水乡之错觉。掰着苕丝糖,牵着外婆的手,漫步于千佛岩边,再走上20分钟去农家乐吃个农家饭——我想,这也是我童年很重要的一部分吧。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像,丰腴而庄严,手臂丰满,手指纤长,手中握的每一个法器都清晰分明两侧有飞行姿态的供养天女。爸爸告诉我,这是难得幸存完整的佛像——多数石像都未曾逃十年浩劫,高处的佛像因为遥不可攀才幸免于难,依稀还能看见国画赭石、石青、朱砂的色调……位于低矮处的石刻大多丢失了佛首丢失了千手,他们或是不愿落俗于凡尘,归于净土了吧?亦或是,渡劫功成圆满,离开了修行百年的人间?

佛像的尽头有一座小小的寺庙,只年迈的老奶奶守着亭子,似乎并没有香客。

佛曰:刹那便是永恒。

有了转瞬即逝的美铭记,何必苦苦陷于追忆?

当下应该做的,是应当更加积极努力维护千佛岩,让两山,一江,一堰,一岩,不止停滞于过去,更要披星戴月迈向未来。

夹江千佛岩

岩凿千佛,江流万载,时代扑面而来,转眼即成历史。人生、世界莫不如此。给浮嚣以宁静,给躁急以清冽,给高蹈以平实,给粗犷以明丽。惟其这样,人生才见灵动,世界才显精致,历史才有风韵。

或许,诗与远方,就在我们身旁。

高2025届18班 胡桐雨.jpg

作者:高2025届18班 胡桐雨

 

匠心传承夹江年画

对于故乡夹江,多数人的印象或许只停留在造纸上。但事实上,夹江年画也是夹江的一大特色。这个假期,我走访了夹江年画研究所,了解到了许多关于夹江年画的事。

夹江年画是我们夹江县特有的一种民间艺术样式,与绵竹年画、梁平年画齐名,为四川三大年画之一。明代中叶万历年间,年画作坊就在夹江县出现了,清乾隆时期达到兴盛,流传至今。我欣赏着研究所里的一幅幅年画,画面色彩鲜艳很别具一番风味。据了解,夹江年画研究所是于2010年4月成立的,研究所里的传承人们承担着年画传承与发展的重任。

5.jpg

在这里,我了解到了许多以前从未知晓的事情。在年画做初稿时,选用纸张为本地生产的手工竹纸,但手工竹纸并不能直接用作年画创作。还需要将主纸放入加矾的胶中,浸湿之后晾干、蒸熟、刷被子呢再细细打磨,最后才能成为夹江年画专用的粉笺纸。

夹江年画纸张工艺复杂,制作工艺也不简单。传承人现场展示了一番,先用为套色年画上基础稿,随后贴上木板用雕刻刀绘制形状,随后用天然植物颜料和矿物颜料一板一色涂抹均匀,逐次套印。

“一版一色,逐次套印?”我询问到:“难道是用多少颜色就雕多少版?”传承人给了我肯定的答案。天啊,我见过的许多夹江年画多色彩鲜艳丰富,背后凝聚着多少雕刻师的心血啊?年画传承着实辛苦!

6.webp.jpg

设计一张年画一般需要一天的时间,若是有关四季的套画,则需经历春秋更迭才能形成初稿。年画上多有蝙蝠、寿桃等吉祥元素,同时也与敦煌壁画中的各类元素相融合,表达人们对新年的祝福。雕刻时要求雕刻者对于所刻事物的大小、比例、位置要有明确的估量,难度颇大。一色一版的方式保证了色彩的独立与协调,成为夹江年画的特色之一。

年年岁岁人不同,而今年画研究所内不仅展示着各种题材的传统年画,更有年画抱枕、年画摆件、年画瓷杯、年画折扇、年画书签、年画手机壳等商品展出,赋予了传统文化更多的时代特征。

历经千年的磨砺和延续,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夹江年画以其深邃的内涵向世人展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也在复刻中融入着现代审美,成为了家乡鲜活的文化符号。

 高2025届18班 宋佳芮 (2).jpg

作者:高2025届18班 宋佳芮

 

 

作者:高2025届18班 胡桐雨 宋佳芮

指导老师:范娴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