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动态
市级课题《基于学科特点的高中研创教学模式研究》课例分析05
来源: 作者: 发布日期: 2022-05-12 浏览: 0

研创学习之历史学科《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教学案例


【课标分析】

本课是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五第三课。从空间上看,本课与第二课之间有直接的联系,教育与科技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从时间上看,本节课是讲新中国的科技成就,与学生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近年来,国家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科技成果涌现,现在很多的科学技术成就都基于当时的努力。了解新中国科研起步的有关史实,认识新中国初期党和政府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主要依靠本国力量振兴科技事业,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背景及其产生的重要作用,认识在党的领导下科技振兴的历程。更加有利于增强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


【学情分析】

高中生的思维要形成抽象思维,要求他们能够利用理论作指导来分析归纳综合各种事实资料,掌握一定的逻辑思维的程序与方法,利用逻辑推演、思维拓展等手段不断加深自己的知识层面,并发展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1.科学技术的部分成就学生们比较熟悉,平时在影视作品和课外书也有一些了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

2.在讲本课内容时,不能只停留在科技成就层面,而要上升到理论层面,使学生对科技方面的知识有更深的理解。高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基本掌握学习的基本方法,处于抽象思维形成阶段,要培养他们挖掘具体史实之间的逻辑关联,及其关联之间的深层意义。


【教学目标】

1.运用唯物史观,理解科技的发展是离不开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综合发展。

2.运用时空观念,理解中国大力发展科技事业的中外背景,掌握不同时期取得的主要科技成就。

3.运用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正确认识新中国科技发展与国防建设、经济建设的关系。

4.从家国情怀的角度,理解新中国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的地位及意义,感悟科学家的爱国主义与奉献精神,学习与传承科研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新中国科技成就与科技发展的背景。

难点: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课前导学、问题探究法、小组讨论法、讲解法

【教学流程】

图片1.jpg


【课堂教学过程】




图片5.jpg


【“研创”实施反思】

本课教材知识繁多,梳理出清晰的线索与脉络,要在看似简单的史实基础之上,深挖出背后的蕴意,提升学生的思维逻辑层级。

所有的规划都要经受实践的检验,在借班上课的活动中,教师应意识到教师工作是渊博的知识、精湛的教学技能与多样的人格魅力的多重结合,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是教学不断往上攀岩的基石。首先,应该更要始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教学教学活动的形式应更多样化,一些基础性的史实可以全部交给学生发挥,放手给学生,小组讨论的形式可以分工合作、组内互评、小组互评等。其次,对于课堂的内容容量不能太大,要精炼教学内容,合理把握教学各个流程的时间。

总之,在课改的形势下,我们的每一堂课都必须是扎实而多样的,这个多样不仅仅体现在教师教学方式的多样,更是对每个学生多样性的尊重与理解,不被学生吸收的课堂是枯燥的、乏味的,思考如何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我们要终身研究的课题,任重而道远。


【学生活动】



【学生收获】


作者:吴娇

审核:敖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