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高2022届“二诊”地理试题解析
王美霞、敖晓玲
第一部分:试题总评
一、试题立意
2022届绵阳二诊地理试题突出地理学科特点,综合性强,注重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践行新课改理念,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要求,具有以下特点:
时代背景,真实情境
紧扣时代背景,创造真实情境,解决实际问题。
本套试题每组题都结合区域实际背景信息,选择题分别以“第七次人口普查”、“某城市主导产业增加值”、“赣州古城福寿沟”、“大连采用HOV车道”为材料背景,问答题以“重庆市汽车产业”、“江西万年稻作文化”、“传统文化名楼与现代塔厦”、“绵阳三江湖湿地公园”为材料背景,材料真实、新颖,意图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人文色彩,文明碰撞
人文色彩浓厚,展示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的碰撞。
6-9题组以“赣州古镇福寿沟”为背景,展现出古人解决城市内涝的聪明才智,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引导学生重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旅游地理将“传统文化明楼”与“现代塔厦”进行对比,引导学生发现两类景观各有千秋的美,体现出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的碰撞。
人地协调,和谐共生
关注环境问题,贯穿人地协调观,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无论是第5题中分析传统产业发展对区域环境的影响;环境保护中人类活动对三江湖湿地的干扰影响了当地生物分布;还是37题中万年稻作文化体现出生态耕作的优势,都在关注生态环境问题,在材料与问题设置中,强化人地协调理念,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聚焦热点,以人为本
聚焦社会热点问题,依托热点情境,突出以人为本。
第3题中分析“近年来对我国跨省人口流动影响因素”,中美贸易摩擦、国家扶贫攻坚等都是近年来的社会热点问题。HOV车道的设立,正是由于我国城市内部交通运输拥堵情况日益严重,突显以人为本的思想。
二、能力考查
(一)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是解题的钥匙
1. 获取和解读文字信息
1—3题组需要从文字材料“人户分离是人口现住地与户籍地不同”中获取到人户分离体现出空间分布差异。9—11题组需要学生获取文字材料中“HOV车道……可有效提高车道利用效率”,理解HOV车道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车道利用率。37(1)万年稻品质优良的自然原因需结合文字材料中“野生稻”、“一年一季,生育期为175天”、“吸取四季清泉”、“贡米中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等信息。旅游地理需要将文字中“楼阁因文学作品和名人典故而名满天下”、“黄鹤楼可观……江城风光,滕王阁可观……江湖风光”等信息提取出来。
2. 获取和解读图片信息能力
(1)折线图:4—5题组需要从图1中识别增加值折线与增速折线的区别;36(2)问同样是识别图7a左上角重庆市汽车产量变化折线图。
(2)柱状图:44题需要识别柱状图中不同生境各目水鸟的分布情况。
(3)地理事物分布图和景观图:6—8题组要结合图2福寿沟的示意图,观察沉井的形状特点及其与检查口关系,思考河流高水位与低水位对福寿沟水沟的影响;9—11题组,需要结合图3思考车道的选择。36(1)需要结合图7a中重庆交通现状图,找出重庆主要交通运输线路。37(2)、(3)需要结合万年稻文化系统景观图。旅游地理要结合图10中传统文化名楼与现代塔厦之间的区别。
3. 获取和解读问题设置能力
36(1)需要准确获取题意中“汽车产业的交通区位优势”是需要用产业区位优势分析,而其中限定词为“交通”,则仅从交通这个要素去分析;37(4)同样有限定词“法规视角”。
(二)调动和运用地理信息能力是解题的关键
1. 结合区域背景分析
2题需要结合各省省内经济差异和人口数量背景分析,3题需要联系全球经济背景,7题需要结合我国雨带推移规律。
2. 调动地理基础知识分析:水循环、汽车产业对区域带动作用、农作物品质等。
(三)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能力是解题的保障
试题对语言表达能力要求较高,如36(3)重庆政府大力发展汽车产业的原因,需要将“汽车工业转型升级,促进地区产业结构良性调整”、“促进经济发展模式的积极转变”等语言表达准确。37(2)需要将生态式耕作如何产生生态价值的过程语言表达清晰。
(四)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能力是解题的拔高
试题要求运用联想、运用对比分析等综合能力对地理问题进行论证和探讨。如联想能力:6—8题由福寿沟联想到城市内涝;对比分析能力:如11题将深圳市与大连市进行对比。
第二部分:试题详解
四川省绵阳市高2022届“二诊”地理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人户分离人口近5亿。人户分离是指人口现住地与户籍地不同,是人口普查所定义的一种含义最宽泛的人口流动,包括省内流入人口和跨省流入人口。据此完成1~3题。
1.普查人户分离可以判断我国人口的
A.自然增长率 B.时空分布 C.老龄化 D.性别比
2.推测2020年以下四省区,省内流入人口规模最大的是
A.黑龙江 B.浙江 C.新疆 D.四川
3.近年来,对我国跨省人口流动抑制作用最明显的是
A.国家扶贫攻坚 B.新型城镇化发展
C.实施乡村振兴 D.中美间贸易摩擦
【参考答案】1.B 2.D 3.D
【考查知识】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考查能力】获取和解读文字材料信息能力;调动和运用区域人数与经济差异背景知识能力。
【解题通法】
1.人户分离反映了人口空间变化。材料中“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对比之前的人口普查体现出人口分布的时间差异。因此,B选项正确。材料中普查人户分离并未涉及到“自然增长率”、“老龄化”、“性别比”的调查。
2.省内流入人口反映出省内人口流动情况,“省内流入人口规模最大”说明省内中心城市与省内其他区域的经济水平差异大,省内人口大量向中心城市聚集,且该省人口基数大,省内流入人口数量最大。四川省人口数量多,中心城市成都与省内其他区域经济、科技水平差异大,对周边地区的人口吸引力强。浙江位于东部沿海,省内经济发展平均水平高,区域差异小;近年来,东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缓慢,黑龙江省人口流动主要以跨省流出为主;新疆省地广人稀,人数较少,不符合题意。
3.该题考查人口流动的动力——推拉力。我国跨省人口流动方向主要为中西部经济落后省份人口流入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省份,人口流动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好的工作、更高的收入和更有前途的发展。对我国跨省人口流动抑制作用最明显的原因是由于中美间贸易摩擦导致东部沿海地区部分企业不得不减少生产规模或迁移海外,对中西部省份人口流动的拉力不足。ABC选项都是推力角度,伴随着国家长期的扶贫攻坚和近期的乡村振兴措施以及新型城镇化发展,促进农村地区经济持续发展,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人口跨省流动的推力有所减弱,但不是决定性原因。
图1为我国某城市2016年主导产业增加值及同比增长速度。 读图完成4~5题。
4.该城市产业结构中
A.主导产业发展不平衡
B.新兴产业发展迅猛
C.产业发展创新力强
D.机械制造业增速最大
5.若长时期保持这种产业结构, 对当地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 B.土地次生盐渍化
C.大气污染 D.生物多样性减少
【参考答案】4.A 5.C
【考查知识】区域工业发展特点及其产生的环境问题
【考查能力】获取和解读折线图信息能力
【解题通法】
4.读图1中产业增加值线可知,该城市主导产业以煤炭和机械制造为主,煤化工、纺织服装等产业比重小,主导产业发展不平衡,A正确;煤炭、机械制造、电力产业都是传统工业部门,该城市新兴产业并未快速发展,产业发展未体现出很强的创新力,BC选项不正确。机械制造增加值最高,但增速只有7%左右,并不是增速最大的产业,增速最大的产业是电力产业。
5.该城市以煤炭、机械制造为主,电力产业(该城市煤炭资源丰富,主要为火力发电)增速最快,煤炭、电力产业燃烧煤炭多,导致严重的大气污染。
赣州古城位于江西省南部山间盆地内,易发洪涝。北宋时,赣州城修建了被称为“福寿沟”的地下排水系统(如图2),其由福寿沟、水窗、沉井和众多的水塘等组成,能有效地防治内外水对古城带来的水患。据此完成6~8题。
6.该排水系统中的沉井,主要作用是
A.集蓄雨水 B.淤积泥沙 C.净化雨水 D.减缓地下径流
7.一年中,水窗开闭频率最大的时段是
A. 12—次年2月 B. 3—5月 C. 6—8 月 D. 9—11 月
8.推测设计者设计水窗开与闭的驱动力是
A.人力 B.风力 C.水力 D.畜力
【参考答案】6.B 7.C 8.C
【考查知识】城市内涝解决措施之一——地下排水系统;不同水体的相互关系;我国雨带推移规律。
【考查能力】获取和解读示意图信息能力;结合雨带推移规律,运用城市内涝和水体知识分析沉井作用及水窗开闭驱动力和时段。
【解题通法】
6.“沉井”使得池塘流向河流的水流流速有一定减缓,水流中泥沙集中淤积于此,避免排水系统出现淤塞,也便于检查口后续检查,保证地下排水系统持续畅通。沉井面积不大,集蓄雨水能力弱,A错;沉井没有明显净化水质的作用,C错;D选项,沉井有一定减缓地下径流作用,但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沉积淤泥。故选B。
7.当河流水位高时,河水压力会使水窗关闭,当河水水位低于水窗时,福寿沟的水流便会冲开水窗,流入河流中。福寿沟的目的是为了排出赣州古城城内多余的地表径流,减轻古城内涝,因此,水窗开闭频率最大时段为江西雨季时段——6至8月。
8.结合第7题可知,水窗开闭驱动力为河水与福寿沟中水流的压力。
随着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增长,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凸显。HOV车道(High Occupancy Vehicle Lane)又称共乘车道或多乘员车道,是仅供乘坐某一规定乘客数的车辆通行的车道, 可有效提高车道利用效率。截止2020年6月,大连市共开辟了33条HOV2+ (1车》2人)车道。图3为大连市中心某一拥堵路段车道示意图。据此完成9~11题。
9.该路段最可能被选择成为HOV车道的是
A.中间车道 B.非机动车道 C.内侧车道 D.公交专用道
10.城市H0V车道的启用,会使
A.交通流量增加 B.居民出行总时间缩短 C.出行人数减少 D.普通车道使用率增强
11.目前深圳市开辟的HOV车道远少于大连市,主要是深圳市
A.交通设施系统较为完善 B.机动车保有量少
C.居民区与工业区距离近 D.人口流动量较少
【参考答案】9.D 10.B 11.A
【考查知识】城市内部交通运输线路选择;缓解城市内部交通拥堵的措施。
【考查能力】获取文字、示意图信息能力;对比分析思维。
【解题通法】
9.HOV的功能是为了“提高车道利用效率”,从而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现象。图中机动车仅有三车道,除开公交车道外,选取“内侧车道”或“中间车道”为HOV车道,另一条车道会加剧拥堵,不符合HOV车道设定的初衷。而目前城市中公交车道普遍利用率低,可选择为HOV车道,提高车道利用率。
10.HOV车道的启用,会减少车流量,交通流量减少,A错误;可以缓解交通拥堵,居民交通通行更为通畅,出行时间缩短,多乘员共享汽车出行,可共享出行时间,从而缩短居民出行总时间,B正确;HOV车道启用,对出行人数并无明显影响;HOV车道使用的是公交专用道,普通车道交通压力减小,使用率下降。
11.深圳市较大连市经济发展水平高,城市占地规模更大,所以机动车保有量更多,居民区与工业区距离更远,人口流动量更多,BCD错误。而深圳开辟的HOV车道少,很有可能是深圳车道多且宽阔,交通拥堵情况不明显,所以A正确。
第Ⅱ卷(非选择题)
36.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22分)
汽车产业是重庆工业重中之重。改革开放以来,重庆汽车行业已经形成了非常雄厚的工业基础,拥有41家汽车生产企业,可年产400万辆的综合生产能力,以及上千家规模以上汽车零配厂商。2018年重庆市政府提出要大力提升汽车产业产品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等。图7a为重庆市交通现状与汽车产量变化示意图,图7b为汽车工业产业链示意图。
【考查知识】产业发展的交通区位优势;汽车产业发展对区域的带动作用。
【考查能力】分析折线图能力;准确获取设问限定条件能力。
(1)说明重庆市汽车产业发展的交通区位优势。(4分)
【解题通法】
该题考查汽车产业区位条件,问题设定限定词为“交通区位优势”,所以,需要结合图文信息,重点分析重庆发展汽车产业有利交通条件。
【参考答案】
(1)拥有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综合运输网络(2分),是长江上游交通枢纽特大城市(2分),便于汽车元件的输入和产品的输出。
(2)概括重庆市汽车产量变化特征,并指出2016年后其产量变化的原因。(8分)
【解题通法】
结合图7a左上角“重庆市汽车产量变化”图(折线图分段描述)可知,重庆市汽车产量变化分为三个阶段:1996—2016年,快速增长;2016—2019年,急速下降;2019—2020年,略有回升。2016年后,重庆市汽车产量急速下降,由材料中“2018年重庆市政府提出要大力提升汽车产业产品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等”可知政府重视汽车产业产品升级,而重庆之前的汽车产业主要生产传统燃油汽车,“提升汽车产品电动化”的背景是新能源汽车的崛起。
【参考答案】
(2)1996年-2016年成高速增长态势(2分),2016年-2019年断崖式下降(2分),2020年略有回升(2分)。原因主要是政策引导汽车产品升级转型,及新能源汽车的冲击(2分)。
(3)结合图7b,分析重庆市政府为什么要持续大力发展汽车产业。(10分)
【解题通法】
该题参考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第三章问题研究《汽车工业能否带动家乡的发展》知识点改变,考查汽车工业对区域发展的带动作用,可结合汽车工业“涉及面广、技术要求高、综合性强、产业关联度高”等特点,分析汽车工业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由图7b可知,汽车工业涉及面广,产业链上游、下游相关产业多,产业链长;能带动上游(零部件相关生产)产业、下游(保险、金融、维修等)产业发展,经济带动作用强,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汽车工业技术要求高,必然会加大汽车设计研发力度,促进区域科技进步;伴随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可推动区域整体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社会效益:汽车生产部门多,涉及企业广,可提供的就业岗位多(社会效益)。
【知识链接】汽车工业对区域发展的带动作用分析思路
【参考答案】
(3)产业链长;能带动相关产业(服务、保险、金融等)发展,促进地区经济增长;能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保障民生;汽车工业研发,能促进地区科技发展;汽车工业转型升级,能促进地区产业结构的良性调整;能促进经济发展模式的积极转变。(答对一点得2分,总分不超过10分,其它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江西万年稻作文化系统(图8)由东乡野生稻、万年仙人洞一吊桶环遗址、万年贡米、稻作文化4个部分构成。万年贡米,产于万年县东南部山区峡谷地带,属野生稻,一年栽一季,全生育期为175天,完全生态式种植。该稻吸取四季清泉,根植水土特异。据测定,万年贡米中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的含量远高于普通大米。
万年稻谷具有不可移植性。新中国成立初期,种植面积约1500亩,产量25.0万千克,上世纪80年代开始,种植面积逐渐减少,至2003年达到历史最低值,仅111亩,近年种植面积有所恢复,接近240亩。2010年和2013年万年稻作文化系统相继被联合国和国家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
【考查知识】农作物品质优良的自然原因;文化系统面临濒危原因。
【考查能力】获取文字、示意图信息能力;运用影响农作物品质优良的因素框架分析;审题能力。
(1)说明万年稻米品质优良的自然原因。(6分)
【解题通法】结合材料,农作物品质优良的自然原因
【知识链接】农作物品质优良的原因分析
【参考答案】
(1) 野生稻种子品质优良;山泉水富含多种微量元素,水质优良;土壤富含有机质及多种矿物质,为万年贡谷生长提供营养;生长周期长,有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答对一点得2分,总分不超过6分,其它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2)说出数千年来当地稻谷生态式耕作所产生的生态价值。(4分)
【解题通法】
生态式耕作保留了原本的野生稻品种,就地稻作,保留与传承了万年稻的优质基因;生态式耕作,强调利用当地优势自然区位条件,因地制宜耕作,不过度破坏自然生态平衡,可避免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式耕作发展的是绿色农业,不使用农药、化肥,减轻农业污染,避免破坏当地环境。
【参考答案】
(2)数千年就地稻作,稻谷优质基因得到有效固化、保护与传承(1分);生态式耕作,可避免农田的污染,可避免当地(水、土、气、生)自然环境的破坏(2分);可避免生物多样性减少(1分)。
(3)当前万年稻作文化系统存在濒危性。分析其面临濒危的原因。(10分)
【解题通法】
万年稻文化系统濒临灭绝的原因可从两个角度来思考:万年稻文化系统的脆弱性和外界冲击严重。
【参考答案】
(3)传统稻作方式,劳作周期长,单产低,经济效益低(种植意愿降低);城镇化和工业化,导致从事稻作劳动力减少;城镇化、工业化和现代农业的冲击,导致稻作面积减少;不可移植性和现存较小的稻作面积,存在“失控”风险;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对其品质产生一定影响;受现代化和外来文化的冲击,民众对稻作文化遗产价值的(认知度低)保护意识较弱。(答对一点得2分,总分不超过10分,其它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4)如何进一步保护和发展万年稻文化系统,从法规视角提出可操作的措施。(4分)
【解题通法】
该题问题设置的限定角度为“法规视角”,可从相关法规的制定、法规的执行与管理、法规的宣传等角度来思考。
【参考答案】
(4)加强国家文化遗产保护法宣传,让民众知、懂、用法,保护稻作文化遗产;制定《万年稻作文化系统保护与发展规划》,用规划指导保护与发展;制定江西或万年地方性文化遗产保护法律,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答对一点得2分,总分不超过4分)
43.[旅游地理](10分)
中国历史上许多楼阁都因文学作品和名人典故而名满天下,可称为文化名楼,登武汉黄鹤楼可观“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的江城风光,登南昌滕王阁可观“落霞与孤鸯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江湖风光。这些文化名楼承载了丰厚的地域文化,拥有独特的文化气质,成为重要的文化景观。随着现代摩天楼建造水平的提高,人们可以在几百米的高塔上看的更远。图10为我国部分文化名楼与本城已投入使用最高楼高度比较示意图。
从旅游体验的角度分析传统文化名楼与现代塔厦两种旅游景观各自的优势。
【考查知识】比较传统文化名楼与现代塔厦的旅游体验差异。
【考查能力】获取文字、示意图信息能力;对比分析思维。
【解题通法】
“旅游体验”即从游客旅游的感受角度来分析,该题需要运用对比思维,比较传统文化名楼与现代塔厦的差异。
【参考答案】
传统名楼:具有穿越感,浏览时可接受历史文化洗礼,感受古人诗意文化情境,具有厚重的历史文化价值;传统名楼所在地一般宁静,空气清新;与其它景观邻近,景观丰富多样,旅游资源集群性高。(5分)
现代塔厦:多位于市中心,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出游便利;高楼俯瞰,视野辽阔,(对感官和心理)冲击力强;能深切体验科技对建筑业等的促进作用,时代感强。(5分)
44.[环境保护](10分)
三江湖湿地公园是四川省绵阳市内集湿地保护、湿地休闲与湿地科普为一体的国家级城郊湿地公园。它由三类生境构成(表2),其中库区上游的浅水河流区域面积1.35km2;深水库区区域面积5.52km2,大坝排水口以下的滩涂沙洲区域面积2.35km2o湿地公园始终坚持“保护优先、科学恢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理念,如今市民们在喧闹的城市生活中,也能发现、亲近和探索自然。图11为三江湖各目水鸟对不同生境的利用情况图。
概括绵阳三江湖不同水域水鸟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这种特征的形成原因。
【考查知识】生物分布差异的形成原因。
【考查能力】获取文字、柱状分布图信息能力。
【解题通法】
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征:地理事物分布是否均匀;哪里分布多,哪里分布少。
影响水鸟空间分布的差异可从生存空间面积、生存环境差异、人类干扰等角度思考。
【参考答案】
分布特征:水鸟水域空间分布不均;主要分布于深水库区和滩涂沙洲区域,浅水河流区域分布较少。(5分)
原因:三类生境面积不同;内部生境种类多样性不同;人类活动干扰程度不同。(5分)
- 上一篇:春节慰问 情暖人心
- 下一篇:乐山市领导慰问乐山立志达高级中学特级教师敖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