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论文
课题引领专业成长 潜心研究久久为功
来源: 作者: 发布日期: 2021-10-29 浏览: 0
——市级课题《高中地理微专题课程开发及教学效应研究》中期检测研讨会教育科研是推动基础教育改革深入开展、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等方面的有力杠杆。课题研究,是解决实际问题、教师个人发展的重要...

——市级课题《高中地理微专题课程开发及教学效应研究》中期检测研讨会

教育科研是推动基础教育改革深入开展、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等方面的有力杠杆。课题研究,是解决实际问题、教师个人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学校特色发展、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依托。近年来,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教科部大力倡导我校教师不仅要专心搞教学、落在细处,还要沉心做科研、看往高处,在我校形成浓郁的科研之风。


在此背景下,高中地理教研组申报了市级课题《高中地理微专题课程开发及教学效应研究》,课题于2020年9月立项,2020年11月23日成功开题。一年来,在专家引领下,课题组成员就研究方向、目标、内容、路径进行研讨、优化、完善,扎扎实实的走好每一步、在课题研究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效果。


2021年10月27日上午,经过学校及课题组积极筹备,课题组在乐山立志达高级中学三楼会议室成功召开了课题中期检测研讨会。乐山市教科所理论室主任、乐山市地理教研员王学涛,峨眉二中副校长胡贵权,草堂高中教科室主任李勇,乐山外国语学校高中部副校长张丰以及课题组教研组全体成员参加会议。


图1  敖晓玲部长主持会议.jpg


本次中期检测活动由我校高中教科部敖晓玲部长主持。副校长张丰致欢迎辞,感谢教科所和兄弟学校专家、领导的到来,专家们的到来不仅是对我校教科研工作的指导,也为我校提供了一次学习机会。张校长提出教学研究与教学相辅相成,搞好教研工作,有利于突破教学瓶颈,希望地理教研组不断深入课题研究,取得科研成果,服务课堂教学。


研讨会上,课题组主研冯洁和高2022届1班同学们展示了一节微专题课例——《冲积扇》。

图2  冯洁老师录播教室上课中.jpg


图3  与会人员在三楼会议室认真观摩.jpg


课例以课题组操作性成果“五环八步”教学模式展开。五个环节:明确目标→课前预习→考点探究→知识构建→迁移应用;八个步骤:“11321”的结构。


第一环节:明确目标,对应一个步骤,根据研学单上的学习目标学生明确任务。


第二环节:课前预习,对应一个步骤,即完成研学单预习。


第三环节:考点探究,包括三个步骤:


自主探究:1. 冲积扇的形成条件与过程:从物质来源、动力来源以及堆积条件阐述冲积扇形成的过程;2. 冲积扇的结果:从扇顶到扇缘,冲积扇海拔的高低、沉积物的厚薄、沉积颗粒的大小?


合作探究:首先以2021年高考全国甲卷为例设计3个问题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深度学习冲积扇地貌的主要特点,再以西北地区冲积扇5个部位与人类活动关系进行小组合作探究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分享点评:小组代表分享学习成果,其他同学或小组代表点评补充。

第四环节:知识构建,包括两个步骤——自主创建结构化知识、其他同学补充完善。

结构化知识建构.jpg


第五环节:迁移应用,对应一个步骤,完成研学单上对点训练。通过对点训练进行知识落实,培养学生关键能力。

课后,乐山市教科所理论室主任、乐山市地理教研员王学涛以本专题为例进行了精彩的专业引领。首先王主任指出教学目标可以放在最后由学生总结这样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第二,在课堂自主探究部分对于冲积扇和洪积扇区别部分容易给学生认知误区,可更关注背后的内涵和结构,建议可以展示多幅不同地区冲积扇图片让学生找出冲积扇的位置,并分析冲积扇的特点;第三,王主任指出冯老师试题分析很好,还可更注重学生的表达,注意文字的精炼,并且可以归纳大概念性的知识,形成可具迁移性的能力。



课题负责人陈洪莉围绕课题研究作中期成果报告。从课题的提出,研究的价值、意义、创新点,达成的研究目标与内容,本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研究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研究产生的效果,研究不足之处与后期主要研究方向七个方向展开汇报。重点讲述了课题组初步凝练出高中地理微专题课堂“五环八步”教学模式,并进行扎实的微专题教学实践,形成相应的教学材料,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落地提供可借鉴的典型案例。指出课题组成员每学期至少公开展示两节微专题研究课,全体课题组成员进行观摩,听课、评课,总结经验。形成高中地理微专题开发、教学、评价一致的《高中地理微专题课程开发与教学效应研究》的理论支撑、策略、方法、方式,构建中学地理微专题课程开发研究的理论体系和操作方法,形成包括微专题主题、案例选取、教学设计、实施策略、效果评价等成果的高中地理微专题课程开发体系。一年来,课题组多篇论文获市级、省级奖项,成员多次在高三地理优化培训会上专题发言和公开课,成员参与新课程开发和教辅资料编写,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应,课题组和组内成员取得了多项荣誉,以研促学,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也得到了提高。最后,陈洪莉老师提出了课题组研究的不足以及研究过程中的一些困惑,希望得到专家的指导。



在专家点评环节,三位专家均表示此次阶段成果汇报非常成功,展现了课题组成员团结一心、扎扎实实地干实事,并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果。

首先,峨眉二中副校长胡贵权表示报告思路清晰结构完成,课题组研究过程真实进行,分析客观,“五环八步”教学模式和先学后教的思路具有很强的推广性。通过课题研究与实践,学生地理素养和能力的提升,参与老师得到锻炼,由很好的效果。同时胡校长也提出三点建议,第一,关于报告在排版、字体、格式等方面可更精细;第二,报告内容上,课题名称中的课程开发也应为关键词,报告可完善这部分内容的解读;第三,专题与微专题的选题内容怎样更适用,微专题在选材时与教材的结合方面应进行拓展研究。

图8  峨眉二中副校长胡贵权点评发言.jpg


草堂高中教科室主任李勇老师表示课题成果丰富,有案例集、校本教材;成效也显著,具有很强的借鉴性和推广性。草堂高中的一个市级课题与我们的微专题开发具有相似性,希望可以与我校课题组合作共进。李老师也提出在研究过程中的一些疑问:“五环八步”教学模式中有提前预习,那课题组在组织学生预习时提供什么内容,在什么时候什么形式提供,建议也规划好时间、内容、难度的把控。

图9  草堂高中教科室李勇点评发言.jpg


乐山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理论室主任、乐山市地理教研员王学涛认为地理课题组的思路明确,研究有效,规划到位,还可以学术研讨角度做到最好。然后逐字逐句对阶段成果报告进行精细解读,提出修改意见。首先,阶段成果报告与开题报告是有区别,有进步的,要与时俱进的修改;第二,报告中关于困境的表达修改建议:(一)开发困境,(二)应用困境,(三)困境引发的不良影响;第三,阶段报告中关于模式解读和研究过程可以用思维导图的更直观形式呈现,应注重《课程标准》到本课题的逻辑思路,微课程与微专题的逻辑;第四,研究效果是对象在研究前后对比后,发生的变化,一般围绕学生、教师、学校、社会(家庭)等表达,重点放在学生和教师个体变化方面;最后,王主任还就阶段成果的规范整理与成果的有效筛选提出了宝贵的指导意见。



最后,乐山外国语学校分管副校长张丰对课题研究作了表态发言。张校长谈到我们学校的课题研发与教学效应应齐头并进,教师发展与教学成绩应齐头并进,地理教学品牌与学校美誉度应齐头并进,专家引领与课程建设应齐头并进,并对地理教研组提出期望,希望地理组在专家的理论引领下形成可操作性的成果,希望地理教研组走出乐山、在四川省有一定的地位,希望地理教研组如期高质量完成课题,力争在省级评比中获得奖励,学校也一定会大力支持地理教研组的课题研究。

图12  乐山外国语学校副校长张丰表态发言.jpg


此次中期检测会的召开,使课题组成员开阔了思路,明确后期的研究方向。 今后,课题组全体成员将继续脚踏实地,攻坚克难,让课题研究更有广度,更有深度,更有高度!

撰稿:  夏星

审核:敖晓玲